Query:
学者姓名:陈俊秀
Refining:
Year
Type
Indexed by
Source
Complex
Co-
Language
Clean All
Abstract :
在轻罪治理背景下,我国刑法结构正由"厉而不严"向"严而不厉"方向转型,轻微犯罪行为面临如何出罪的法治难题.但书条款作为我国刑法出罪的总括性依据,其实务运作存在适用率低、适用不当等多重问题.鉴于此,有必要探究其出罪模式,激活该条款之适用.当前,关于但书条款的体系定位,学界存在出罪标准说、入罪限制标准说、原则性指引说及可罚的违法性说之争.出罪标准说动摇我国刑法罪刑法定原则的根基,有悖我国刑法"立法定性+立法定量"的犯罪设定模式,并容易引发"同案不同判""裁量权滥用"的司法风险;入罪限制标准说存在重复评价犯罪构成实质违法性的逻辑缺陷;原则性指引说难以回应当下诸多轻微犯罪行为出罪的实践需求.可罚的违法性说内部存在阻却构成要件该当性说、阻却违法性说及二元说三种学说,但书条款的体系定位宜借鉴二元说.若罪名的分则条款含定量因素,则阻却构成要件该当性;若罪名的分则条款不含定量因素,则阻却违法性.但书条款"情节显著轻微"表征僭越社会相当性的程度,"危害不大"表征法益侵害程度,只要满足其一,即可阻却犯罪成立.
Keyword :
但书 但书 体系定位 体系定位 出罪机制 出罪机制 可罚的违法性 可罚的违法性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陈俊秀 , 余惠芳 . 《刑法》但书出罪条款的激活:体系定位与规范适用 [J].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 (1) : 108-118 . |
MLA | 陈俊秀 等. "《刑法》但书出罪条款的激活:体系定位与规范适用" .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2025) : 108-118 . |
APA | 陈俊秀 , 余惠芳 . 《刑法》但书出罪条款的激活:体系定位与规范适用 .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 (1) , 108-118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Version :
Abstract :
对认罪认罚案件中被追诉人撤回或反悔问题的讨论,需以"撤回权"概念范畴的廓清乃至重塑作为基础.就权利主体与权利内容而言,认罪认罚撤回权指向的是被追诉人单方享有的、贯穿刑事追诉全过程的无因性诉讼权利,并包含对此前认可客观事实、行为性质、量刑建议与悔罪态度的撤回等若干层次.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公正及人权价值优于效率价值的规范目的构造,奠定了撤回权的正当性基础,而从制度合宪性控制的角度出发,亦只有承认认罪认罚的"自愿性"是一种动态的范畴,并据此确立被追诉人撤回相应意思表示的权利,方能有效缓解认罪认罚制度与审判独立及无罪推定原则间的价值张力.基于对现行实定规范的教义学解读,撤回权的行使原则上导致认罪认罚的情节归于消灭,对被追诉人的处理标准应恢复到无功无过的基准状态,但在审查起诉与审判阶段,对认可量刑建议的撤回并不必然产生否定认罪认罚成立的法律效果.同时,一审判决作出后被告人仅以量刑过重为由提出上诉,仍应受到"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庇护,为此检察院的技术性抗诉行为需得到严格限制.
Keyword :
上诉不加刑 上诉不加刑 审判独立 审判独立 撤回权 撤回权 规范目的 规范目的 认罪认罚 认罪认罚 量刑建议 量刑建议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王小源 , 陈俊秀 . 认罪认罚撤回权研究:概念重塑、价值厘清与实践展开 [J]. |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 (1) : 52-66 . |
MLA | 王小源 等. "认罪认罚撤回权研究:概念重塑、价值厘清与实践展开" . |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2025) : 52-66 . |
APA | 王小源 , 陈俊秀 . 认罪认罚撤回权研究:概念重塑、价值厘清与实践展开 . |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 (1) , 52-66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Version :
Abstract :
近年来暴力伤医事件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公众关于增设暴力伤医罪的广泛讨论。肯定论者认为刑事立法不完备是暴力伤医现象频发的主要原因,普通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罪名难以涵盖医疗秩序法益。然而,增设暴力伤医罪不符合新罪增设的必要性和类型性原则。在刑法外部体系上,现行法律能有效规制暴力伤医行为,增设暴力伤医罪对于缓解暴力伤医现象收效甚微,缺乏必要性;在刑法内部体系上,暴力伤医行为与普通伤害行为并非不同事实类型,缺乏增设新罪之可行性。在司法实践中,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寻衅滋事罪等罪名足以实现对暴力伤医行为的合理规制,增设暴力伤医罪将导致刑法罪名叠床架屋、逻辑不周延。
Keyword :
刑法评价 刑法评价 必要性 必要性 新罪增设 新罪增设 暴力伤医罪 暴力伤医罪 类型性 类型性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陈俊秀 , 苏景瑶 . 增设暴力伤医罪之否定论 [J]. |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 26 (03) : 29-34 . |
MLA | 陈俊秀 等. "增设暴力伤医罪之否定论" . |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6 . 03 (2025) : 29-34 . |
APA | 陈俊秀 , 苏景瑶 . 增设暴力伤医罪之否定论 . |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 26 (03) , 29-34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Version :
Abstract :
以ChatGPT、Sora等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具备强大的内容理解与创生能力,将在诸多应用场景中赋能情报生产和利用,并助推情报范式的变革.囿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缺陷引发的算法安全与数据安全隐患、人工智能客体性式微导致的主体危机与信任危机、制度规范漏洞造成的个人信息保护与责任认定失衡等问题,科技情报、军事情报、金融情报及公安情报等国家关键情报领域正面临严峻安全挑战.构建"技术-伦理-制度"的分层治理体系,对创新国家安全情报工作治理范式具有现实意义.技术层面,应加强自主技术研发并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优化技术模型与情报系统安全;伦理层面,应提高情报人员主体意识并强化人机协作机制,降低情报研判与决策风险;制度层面,应完善智能情报制度建设并明确相关主体义务与责任,提高情报监管与规制能力.
Keyword :
ChatGPT ChatGPT 分层治理 分层治理 情报安全 情报安全 智能情报 智能情报 生成式人工智能 生成式人工智能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陈俊秀 , 徐玉琴 .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情报安全分层治理机制研究 [J]. |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 155 (3) : 90-102 . |
MLA | 陈俊秀 等.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情报安全分层治理机制研究" . |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55 . 3 (2025) : 90-102 . |
APA | 陈俊秀 , 徐玉琴 .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情报安全分层治理机制研究 . |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 155 (3) , 90-102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Version :
Abstract :
刑罚附随后果作为一种具有特殊预防功能的监管性措施,对受过刑事处罚的行为人附加一定范围内职业、权利、资格等方面的限制.我国刑罚附随后果体系可归纳为政务处分型、职业准入型、资格型与株连效应型四类.传统刑罚附随后果体系主要基于重罪治理模式而配置,与当前轻微罪扩张时代的犯罪治理需求逐渐脱节,导致刑罚与刑罚附随后果在严厉程度上呈现出局部倒挂现象.囿于此,我国刑罚附随后果的体系调适应遵循比例原则,通过规范制定、适用标准和权利保障等方面予以完善.在规范制定层面,限定刑罚附随后果设置层级;在适用标准层面,以人身危险性为标准,避免刑罚附随后果过度溢出;在权利保障层面,增设梯级复权制度及人身危险性司法审查机制,保障受过刑事处罚的行为人的正当权益.
Keyword :
人身危险性 人身危险性 刑罚附随后果 刑罚附随后果 比例原则 比例原则 特殊预防 特殊预防 轻罪治理 轻罪治理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陈俊秀 , 林鸿珠 . 我国刑罚附随后果之体系检视与调适路径 [J].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4 , 46 (4) : 109-121 . |
MLA | 陈俊秀 等. "我国刑罚附随后果之体系检视与调适路径" .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46 . 4 (2024) : 109-121 . |
APA | 陈俊秀 , 林鸿珠 . 我国刑罚附随后果之体系检视与调适路径 .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4 , 46 (4) , 109-121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Version :
Abstract :
一、前言 近年来,由于塑料垃圾的产量持续增加,微塑料引起的海洋污染问题凸显,可能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带来不良影响.该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高度关注,与全球气候变暖并列为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然而,"关于海洋塑料污染,塑料垃圾的流出量和入海路径、海洋中塑料循环的实际状态、微塑料对海洋生物和人类的影响等尚不明确的内容还有很多".即便如此,仍有学者强调法律迅速应对的必要性,他们指出"考虑到塑料流出到海洋后不易分解和回收,在明确各项内容后才开始寻找对策可能为时已晚".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川口浩一 , 陈俊秀 , 夏杉青 . 环境刑法中的预防原则与累积犯 [J]. | 新华文摘 , 2024 , (8) : 146-150 . |
MLA | 川口浩一 等. "环境刑法中的预防原则与累积犯" . | 新华文摘 8 (2024) : 146-150 . |
APA | 川口浩一 , 陈俊秀 , 夏杉青 . 环境刑法中的预防原则与累积犯 . | 新华文摘 , 2024 , (8) , 146-150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Version :
Abstract :
刑法通说认为抽象危险是由立法者预先在刑法规范中拟定,无须司法人员在实践中进行实质判断与认定.然而,以风险预防为导向的抽象危险犯天然具有扩张处罚范围的倾向,单一的形式化认定模式会造成某些抽象危险犯处罚范围的不当扩张,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犯罪的本质是法益侵害,抽象危险距离实害越近,其对法益造成的威胁就越紧迫,对其处罚越具备正当性.抽象危险犯内部在危险程度上的差异性为抽象危险犯分层提供了可能,应以危险判断为中心、以抽象危险距离实害的远近为标准构建分层路径.对于部分抽象危险与实害距离较近的抽象危险犯,可以采取传统的形式认定模式,无须实质判断;而对于部分抽象危险与实害距离较远的抽象危险犯,则需要在司法实践中对行为是否产生了值得刑法处罚的抽象危险进行实质判断.
Keyword :
分层路径 分层路径 实质判断 实质判断 抽象危险犯 抽象危险犯 法益侵害 法益侵害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陈俊秀 , 林鸿珠 . 抽象危险犯的分层:必要、可能及其路径 [J]. |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23 (6) : 23-31 . |
MLA | 陈俊秀 等. "抽象危险犯的分层:必要、可能及其路径" . |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3 . 6 (2024) : 23-31 . |
APA | 陈俊秀 , 林鸿珠 . 抽象危险犯的分层:必要、可能及其路径 . |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23 (6) , 23-31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Version :
Abstract :
我国生物安全刑事立法存在过度强化预防性刑法、刑事法网尚未严密与体系定位尚未明晰等问题.出于防范生物安全风险的需求,生物安全刑事治理应遵循适度预防、分类规制与体系保护的立场.生物安全法益系复合法益,涵盖个体法益、社会法益与国家法益三个方面.作为复合法益构成的各个法益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内部关联性,与个体生命健康安全直接相关的法益决定生物安全法益的根基.生物安全刑事治理体系的建构应以生物安全法益为指引.在刑法外部体系上,应消除刑法与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前置法之间的规范抵牾;在刑法内部体系上,宜采取"集中为主,分散补强"的立法模式,并根据生物安全风险类型予以分层规制.对于主要侵害国家安全法益的生物犯罪,倚重举动犯的规制逻辑;对于主要侵害公共安全法益或社会管理秩序法益的生物犯罪,倚重抽象危险犯或具体危险犯的规制逻辑;对于主要侵害个体法益的生物犯罪,倚重情节犯或结果犯的规制逻辑.
Keyword :
体系调适 体系调适 生物刑法 生物刑法 生物安全法益 生物安全法益 生物安全风险 生物安全风险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陈俊秀 , 王锦欢 . 生物安全刑事治理的应然范式与体系调适 [J]. | 海峡法学 , 2024 , 26 (6) : 79-94 . |
MLA | 陈俊秀 等. "生物安全刑事治理的应然范式与体系调适" . | 海峡法学 26 . 6 (2024) : 79-94 . |
APA | 陈俊秀 , 王锦欢 . 生物安全刑事治理的应然范式与体系调适 . | 海峡法学 , 2024 , 26 (6) , 79-94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Version :
Abstract :
《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将高空抛物"情节严重"情形纳入治安管理处罚规制范畴,与《刑法修正案(十一)》中"情节严重"入罪门槛表述相同,在司法实践中将面临解释论上的困境.高空抛物罪中"情节严重"在体系定位上属于整体性评价要件,即当行为符合客观构成要件的基本要素后,在此基础上还应对行为进行整体性评价,以判定行为是否达到值得科处刑罚的程度.本罪属于具体危险犯,其保护法益为公共场所秩序.基于《刑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体系融贯视角,高空抛物罪之主观罪过形式仅限于故意,"情节严重"的判断需围绕抛掷地点、抛掷次数、抛掷物品以及抛掷时间四个要素展开.若抛掷地点、抛掷次数、抛掷物品、抛掷时间任意要素上升一个违法程度,则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中的"情节严重"情形;若上述四个要素任意要素上升多个违法程度,则将其纳入高空抛物罪中"情节严重"情形.
Keyword :
情节严重 情节严重 《治安管理处罚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 行刑衔接 行刑衔接 高空抛物罪 高空抛物罪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陈俊秀 , 陈姚 . 高空抛物罪中"情节严重"之教义学阐释 [J]. | 政法学刊 , 2024 , 41 (4) : 26-36 . |
MLA | 陈俊秀 等. "高空抛物罪中"情节严重"之教义学阐释" . | 政法学刊 41 . 4 (2024) : 26-36 . |
APA | 陈俊秀 , 陈姚 . 高空抛物罪中"情节严重"之教义学阐释 . | 政法学刊 , 2024 , 41 (4) , 26-36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Version :
Abstract :
传统通说认为,紧急避险制度的正当性植根于功利主义立场下的利益衡量理论.伴随着现代法治与人权理念的发展,利益衡量论漠视自由法秩序下的个体权利、难以实现个案正义的弊病逐渐显现.从社会连带责任理论出发为紧急避险的实质合法性寻找依据的进路,一方面契合我国实定法中的规范逻辑,另一方面也与尊重个人自治的当代法秩序价值相呼应.对于阶层犯罪论视角下紧急避险的体系定位,应以避险行为是否关涉被避险人的人格利益为界限,将非侵害人格利益的紧急避险定位为违法阻却事由,将侵害人格利益的紧急避险定位为罪责阻却事由.基于社会连带责任论所构建的紧急避险体系定位"新二元划分"模式,亦可为正当防卫等制度的体系性衔接提供更加契合的接口.
Keyword :
利益衡量理论 利益衡量理论 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 生命权 生命权 社会连带责任 社会连带责任 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王小源 , 陈俊秀 . 紧急避险正当性依据和体系定位的反思与重构 [J].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42 (3) : 54-62 . |
MLA | 王小源 等. "紧急避险正当性依据和体系定位的反思与重构" .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2 . 3 (2024) : 54-62 . |
APA | 王小源 , 陈俊秀 . 紧急避险正当性依据和体系定位的反思与重构 .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42 (3) , 54-62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Version :
Export
Results: |
Selected to |
Form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