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plex
  • Title
  • Keyword
  • Abstract
  • Scholars
  • Journal
  • ISSN
  • Conference
成果搜索
High Impact Results & Cited Count Trend for Year Keyword Cloud and Partner Relationship

Query:

学者姓名:刘东山

Sort by:
Default
  • Default
  • Title
  • Year
  • WOS Cited Count
  • Impact factor
  • Ascending
  • Descending
< Page ,Total 1 >
试探佛教的“心灵环保”思想
期刊论文 | 2004 , 18 (3)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Abstract&Keyword Cite

Abstract :

佛教思想在新世俗化过程中与时俱进,提出了心灵环保的主张.心灵环保的第一层面,从关注自然环保诸方面热点出发,直视:即使自然环保宣传深入每一个角落,但大小问题总还此消彼涨,大自然环境状况急速恶化;第二层面,自然环保难以有效达到目标、断绝根本问题,就在于不能正确认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三层面,佛教新思想从多角度构建起佛教"心灵环保"概念.佛教心灵环保,显然借自然环保之名,强调心灵净化,又有别于自然环保,但可以为当前的道德建设所用.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刘东山 . 试探佛教的“心灵环保”思想 [J].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18 (3) .
MLA 刘东山 . "试探佛教的“心灵环保”思想" .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8 . 3 (2004) .
APA 刘东山 . 试探佛教的“心灵环保”思想 .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18 (3)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Version :

论佛学大乘“空”之中观论与二谛的意义
期刊论文 | 2002 , 16 (3) , 45-49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Abstract&Keyword Cite

Abstract :

“四大皆空”是佛教的标识。“四大”怎么就是“空”,不重要;色空是何关系,可以不甚了了,但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只要达到“空”了,就是佛教徒了。关于佛学大乘空现理论的基础、龙树中观论、二谛的学说,历来寡见全面释论。中观论,即世界观,其出发点在于离有离空,辨析假有真空,得到中道;二谛,即方法论,辩证阐释世俗与第一义这二谛的因明关系,更为了方便众生悟、觉。以此使有,因空而得以延续、升华;以此使空,因有而不虚妄,成为正道。有即空的载体,空是有的抽象;辩证二者,“缘生性空”,这就是佛学大乘“空”的根本之所在,也就是龙树之“中”;名相为中观论,其思想体系即为中观学派。认知佛学大乘“空”的真谛,必须认知龙树的中现论、二谛,因为正是其内涵构成了大乘空的底蕴。“空”的证明,必须以龙树的中观论与二谛为基础,因缘生法、轮回渐进地辨识物质与精神相互交替、亦真亦幻的现象,这就是佛学“空”真谛的特殊性。这种思维方式尤其对于中国佛学思想体系的形成,实为重要。

Keyword :

中观论 中观论 二谛 二谛 佛学 佛学 大乘空 大乘空 龙树 龙树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刘东山 . 论佛学大乘“空”之中观论与二谛的意义 [J].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16 (3) : 45-49 .
MLA 刘东山 . "论佛学大乘“空”之中观论与二谛的意义" .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6 . 3 (2002) : 45-49 .
APA 刘东山 . 论佛学大乘“空”之中观论与二谛的意义 .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16 (3) , 45-49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Version :

“文学思维”的教育——《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索
期刊论文 | 2001 , (S1) , 46-48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Abstract&Keyword Cite

Abstract :

“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因为“大学” ,因为“语文 (语言文学 )” ,因为学科的内涵和外延都难以明确界定 ,因而尽可各抒己见。所谓融文学、语言、文化、历史、哲学 ,甚至政治、经济、军事谋略、宗教怪异等为一体。因而 ,无论文学史、阅读鉴赏、文章写作、文字语言 ,也许还有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 ,都可以从此中探幽索隐。然而 ,计划课时有限 ,师资观念不一 ,专业需求各异 ,传道、授业、解惑 ,教学方法中“百花齐放”亦不足为奇了。究其缘由是 :小学、中学与大学的教育区隔不明晰。大学应为解惑而来 ,解惑是一种思维方式 ,文科和理工科亦有所区别。因而 ,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根本必须是 :通过文学语言的导...

Keyword :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思维 思维 探索 探索 教育 教育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刘东山 . “文学思维”的教育——《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索 [J].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S1) : 46-48 .
MLA 刘东山 . "“文学思维”的教育——《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索" .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S1 (2001) : 46-48 .
APA 刘东山 . “文学思维”的教育——《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索 .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S1) , 46-48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Version :

《逍遥游》“汾水之阳”辨 CSSCI
期刊论文 | 1998 , (04) , 13-15,24 | 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Abstract&Keyword Cite

Abstract :

《庄子·逍遥游》是庄周的代表作。由于庄周行文达意执以“无言之教”,《庄子》歧义历来多多,文中关于“汾水之阳”的注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历代学者习惯于从地理概念上去求真,去疏证、推论“汾水之阳”为“古尧都”或“藐姑射山”,但察之差为毫厘;愈辨析愈多矛盾,愈细究愈无所适从。如果转换读书角度,从庄周逻辑去读《庄子》,据此理解到“无言之教”乃是启迪,而不拘泥“真”、“实”,却着眼“义”、“理”,对举神人与尧、藐姑射山与汾水之阳,那么,“汾水之阳”指代尧的结论就可以得出,上下行文读来也就通畅了。

Keyword :

对举 对举 汾水之阳 汾水之阳 神人 神人 藐姑射山 藐姑射山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刘东山 . 《逍遥游》“汾水之阳”辨 [J]. | 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8 , (04) : 13-15,24 .
MLA 刘东山 . "《逍遥游》“汾水之阳”辨" . | 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04 (1998) : 13-15,24 .
APA 刘东山 . 《逍遥游》“汾水之阳”辨 . | 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8 , (04) , 13-15,24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Version :

10| 20| 50 per page
< Page ,Total 1 >

Export

Results:

Selected

to

Format:
Online/Total:292/6659964
Address:FZU Library(No.2 Xuyuan Road, Fuzhou, Fujian, PRC Post Code:350116) Contact Us:0591-22865326
Copyright:FZU Library Technical Support:Beijing Aegean Software Co., Ltd. 闽ICP备0500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