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plex
  • Title
  • Keyword
  • Abstract
  • Scholars
  • Journal
  • ISSN
  • Conference
成果搜索
High Impact Results & Cited Count Trend for Year Keyword Cloud and Partner Relationship
Sort by:
Default
  • Default
  • Title
  • Year
  • WOS Cited Count
  • Impact factor
  • Ascending
  • Descending
< Page ,Total 2 >
考虑拥堵与环境成本的疏运网络货流分配研究
期刊论文 | 2023 , 47 (1) , 197-202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Abstract&Keyword Cite

Abstract :

文中以运输成本、中转成本、环境成本、拥堵成本总和最小构建港口-腹地集疏运网络货流分配模型,并以福建省沿海港口集疏运网络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了拥堵与环境因素的货流分配方案能使网络的综合成本降低34.3%.当部分集装箱的运输方式由公路转为铁路时,拥堵情况有所改善,碳排放量也大幅减少.

Keyword :

港口拥堵 港口拥堵 港口集疏运网络 港口集疏运网络 碳排放 碳排放 货流分配 货流分配 集疏运结构 集疏运结构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刘乐星 , 梁红艳 . 考虑拥堵与环境成本的疏运网络货流分配研究 [J].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 2023 , 47 (1) : 197-202 .
MLA 刘乐星 等. "考虑拥堵与环境成本的疏运网络货流分配研究" .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47 . 1 (2023) : 197-202 .
APA 刘乐星 , 梁红艳 . 考虑拥堵与环境成本的疏运网络货流分配研究 .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 2023 , 47 (1) , 197-202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Version :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Based on the rebound effect SCIE
期刊论文 | 2022 , 377 |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WoS CC Cited Count: 35
Abstract&Keyword Cite

Abstract :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Using panel data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China's 30 provinces from 2002 to 2019, a dynamic spatial Durbin model was constructed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logistic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carbon emissions, and determine whether there is a rebound effect. Furthermore, the rebound effect of logistic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as calculated, and its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is a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logistic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at the national and regional levels, which means that the impact of logistic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carbon emissions has a rebound effect. Moreover, the spatial spillover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engthens the rebound effect, while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energy structure weakens it. Further calculation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spatial rebound effect is 60.61%, which is 22.66%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direct rebound effect. The spatial rebound effect has obvious regional heterogeneity, with the highest in the central region, followed by the eastern region, and the lowest in the western region. For temporal variation, at the national level, the spatial rebound effect was successively shown as a backfire effect, partial rebound effect, super energy-saving effect, and partial rebound effect. Simi-larly, three regions fluctuate circularly in these rebound effects with different forms. Thus, the rebound effect can be alleviated through energ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energy price marketization, and a regional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mechanism.

Keyword :

Carbon emissions Carbon emissions Energy structure Energy structure Logistic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ogistic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ebound effect Rebound effect Spatial spillover Spatial spillover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Liang, Hongyan , Lin, Shuangjiao , Wang, Jian .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Based on the rebound effect [J]. |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 2022 , 377 .
MLA Liang, Hongyan 等.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Based on the rebound effect" . |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377 (2022) .
APA Liang, Hongyan , Lin, Shuangjiao , Wang, Jian .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Based on the rebound effect . |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 2022 , 377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Version :

中国"互联网+"物流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研究
期刊论文 | 2021 , 35 (3) , 22-30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Abstract&Keyword Cite

Abstract :

"互联网+"物流是中国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中国2013-2018年30个省份"互联网+"物流发展程度,并构建随机前沿模型检验"互联网+"对中国物流业运行效率和环境效率的影响,考察"互联网+"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结果表明:中国"互联网+"物流发展水平呈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融合程度不深.东、中、西部"互联网+"物流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其中东部最高、中部其次、西部最低,但是区域间差距在不断缩小."互联网+"物流通过升级物流技术设备、节约劳动、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优化物流运作流程、促进物流技术进步等途径,不仅能够提升物流业运行效率,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产生了更突出的环境效益.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梁红艳 , 王千 . 中国"互联网+"物流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研究 [J].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1 , 35 (3) : 22-30 .
MLA 梁红艳 等. "中国"互联网+"物流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研究" .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 . 3 (2021) : 22-30 .
APA 梁红艳 , 王千 . 中国"互联网+"物流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研究 .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1 , 35 (3) , 22-30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Version :

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生产率效应
期刊论文 | 2020 , 34 (1) , 35-44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Abstract&Keyword Cite

Abstract :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不仅是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择,也是物流业效率效益水平提升的主要途径.运用距离协同模型测度中国2004-2016年30个省区市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程度,并构建随机前沿模型考察两业联动对物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整体而言,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水平呈持续增长趋势,两业联动从2008年已实现初步协同向基本协同的阶段跃进,但至今还未实现良好协同.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两业联动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领先,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落后.但三大区域内各省份两业联动均未出现低度协同和高度协同,主要处于初步协同、基本协同、良好协同三个阶段,仅东部地区少数省市实现了良好协同.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有助于提升物流业技术效率,但是两者存在倒U型关系,两业联动水平对物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存在一个临界值.东部与西部地区两业联动对物流业技术效率也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中部地区的提升作用尚未显现.

Keyword :

产业联动 产业联动 制造业 制造业 协同发展 协同发展 物流业 物流业 生产率 生产率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梁红艳 , 柳丽华 . 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生产率效应 [J].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 , 34 (1) : 35-44 .
MLA 梁红艳 等. "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生产率效应" .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4 . 1 (2020) : 35-44 .
APA 梁红艳 , 柳丽华 . 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生产率效应 .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 , 34 (1) , 35-44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Version :

中国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 溢出效应及其机制
期刊论文 | 2019 , 38 (8) , 42-48 | 物流技术
Abstract&Keyword Cite

Abstract :

利用2003-2017年的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考察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不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长三角,铁路通过促进物质资本跨地区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正向溢出效应,而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在珠三角,铁路有利于物质资本扩散,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有利于劳动力扩散,但普通公路导致人力资本向核心城市高度集聚;在扩散效应与极化效应的综合作用下,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表现为负向溢出效应,而铁路表现出显著正向溢出效应.在京津冀,高速公路和铁路推动劳动力向中心城市高度集聚,三种交通基础设施都导致人力资本向中心城市高度集聚,但它们都未产生物质资本流动的经济增长效应;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普通公路和铁路对区域经济增长最终表现为负向溢出效应,高速公路则表现出正向溢出效应.研究结论可以为推进中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路径选择提供政策参考.

Keyword :

交通基础设施 交通基础设施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 城市群 城市群 溢出机制 溢出机制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邱晨园 , 梁红艳 . 中国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 溢出效应及其机制 [J]. | 物流技术 , 2019 , 38 (8) : 42-48 .
MLA 邱晨园 等. "中国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 溢出效应及其机制" . | 物流技术 38 . 8 (2019) : 42-48 .
APA 邱晨园 , 梁红艳 . 中国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 溢出效应及其机制 . | 物流技术 , 2019 , 38 (8) , 42-48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Version :

我国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及其运行效应 CSSCI PKU
期刊论文 | 2019 , 33 (3) , 50-61 | 中国流通经济
Abstract&Keyword Cite

Abstract :

合理有效的区域物流空间关联网络有利于区域物流活动组织化、规模化、网络化运行,实现区域物流协同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2005-2016年我国五大城市群城市物流业发展水平,借助引力模型确定城市间物流业发展空间关联关系,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解析物流业发展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并探究其运行效应发现,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均呈持续上升趋势,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城市群,城市群物流业发展区域内差异逐渐扩大,具有典型的多级分化现象;五大城市群物流业空间关联紧密度逐步增加,网络等级度变化相对平稳,网络效率逐年下降,网络结构日益稳定;网络密度的提升和网络效率的下降有助于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区域内差异的缩小,森严网络等级结构的破除有助于京津冀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但在其他城市群作用不显著),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的提高有助于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中介中心度的作用具有区域差异性.因此,为更好地推动城市群物流业协调发展,一要充分考虑各城市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明确各城市在城市群物流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推动物流业与三次产业的产业联动与空间协同,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高度扁平化功能分工格局以及高效运转的物流业空间关联网络;二要增强物流枢纽城市空间生产能力,强化其对区域内落后城市的辐射力,实现整体繁荣与区域协调发展,避免断崖式局面的出现;三要积极改善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消除要素流动制度性障碍,通过要素流动、区际贸易、企业分工合作等多种渠道实现城市物流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优化城市群物流业空间配置,强化城市群物流业空间关联网络结构,使之高效低成本运转,提升物流业价值创造能力.

Keyword :

分布动态 分布动态 城市群 城市群 物流业 物流业 空间关联网络 空间关联网络 结构特征 结构特征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梁红艳 . 我国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及其运行效应 [J]. | 中国流通经济 , 2019 , 33 (3) : 50-61 .
MLA 梁红艳 . "我国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及其运行效应" . | 中国流通经济 33 . 3 (2019) : 50-61 .
APA 梁红艳 . 我国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及其运行效应 . | 中国流通经济 , 2019 , 33 (3) , 50-61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Version :

基于需求驱动和产教融合的物流核心课程教学创新
期刊论文 | 2018 , 37 (11) , 149 | 物流技术
Abstract&Keyword Cite

Abstract :

在物流人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以物流核心课程为切入点,开展课程建设改革,并提出了改革措施:以社会需求为驱动,引领教学内容更新;以思维启发为导向,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产教融合为依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以科研训练项目和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丰富教学资源库。实现一流课程建设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适应智慧物流新时代的复合型精英人才提供参考。

Keyword :

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 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 物流管理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 需求驱动 需求驱动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刘丹 , 陈丽叶 , 梁红艳 . 基于需求驱动和产教融合的物流核心课程教学创新 [J]. | 物流技术 , 2018 , 37 (11) : 149 .
MLA 刘丹 等. "基于需求驱动和产教融合的物流核心课程教学创新" . | 物流技术 37 . 11 (2018) : 149 .
APA 刘丹 , 陈丽叶 , 梁红艳 . 基于需求驱动和产教融合的物流核心课程教学创新 . | 物流技术 , 2018 , 37 (11) , 149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Version :

我国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期刊论文 | 2018 , 40 (1) , 48-54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Abstract&Keyword Cite

Abstract :

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差异会制约城市群的协调发展.以我国五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Dagum基尼系数对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的区域间和区域内差异及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对物流业发展区域差异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2006—2015年,我国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总体基尼系数较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空间差异悬殊;五大城市群区域间及区域内差异较大,其中成渝城市群最为显著;虽然观测期内区域间差异贡献率有所下降,但区域间差异仍是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人力资本、政府干预、产业结构和工业发展水平对物流业的发展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不同城市群的影响程度不同,这也是我国城市群物流业发展存在空间差异的原因.

Keyword :

城市群 城市群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物流业发展 物流业发展 空间差异 空间差异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董慧丽 , 梁红艳 . 我国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J].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 2018 , 40 (1) : 48-54 .
MLA 董慧丽 等. "我国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40 . 1 (2018) : 48-54 .
APA 董慧丽 , 梁红艳 . 我国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 2018 , 40 (1) , 48-54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Version :

中国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分布动态、差异分解与收敛性 CSSCI PKU
期刊论文 | 2018 , 35 (12) , 40-60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Abstract&Keyword Cite

Abstract :

研究目标:八大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分布动态、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研究方法:基于2003~2015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Dagum基尼系数分析八大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分布动态与区域差异,并利用变异系数与空间面板收敛模型检验其σ收敛、β收敛、俱乐部收敛.研究发现:八大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都呈现两极或多极分化现象,具有鲜明的梯度特征.城市群的总体相对差异呈缓慢上升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区域内差异的贡献最低.八大城市群中,仅京津冀、长江中游存在σ收敛;除珠三角外,其他城市群均存在绝对β收敛;八大城市群都存在条件β收敛;三个不同功能等级城市群存在俱乐部收敛.空间外溢只是少数区域β收敛的影响因素,多数区域尚未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外溢.提高工业发展水平、降低运输费用、增强知识外溢、优化制度环境对不同城市群区域内差异缩小的作用存在异质性.研究创新:刻画了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分布动态,测度了其区域差异及其来源,揭示了其收敛机制以及空间溢出在收敛进程中的作用.研究价值:为分析中国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格局与区域差异提供了依据,也对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具有政策启示.

Keyword :

城市群 城市群 差异分解 差异分解 收敛 收敛 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外溢 空间外溢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梁红艳 . 中国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分布动态、差异分解与收敛性 [J].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 2018 , 35 (12) : 40-60 .
MLA 梁红艳 . "中国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分布动态、差异分解与收敛性" .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5 . 12 (2018) : 40-60 .
APA 梁红艳 . 中国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分布动态、差异分解与收敛性 .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 2018 , 35 (12) , 40-60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Version :

基于绩效棱柱模型的高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期刊论文 | 2018 , 32 (2) , 35-42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Abstract&Keyword Cite

Abstract :

借助绩效棱柱模型,将整体利益相关者满意度与贡献度纳入到指标体系中,从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组织战略、组织流程、组织能力、利益相关者的贡献5个方面构建高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以F高校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财务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得出该高校财务管理绩效等级为良好.该结论为F高校制定财务管理决策提供了参考.

Keyword :

层次分析 层次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 绩效棱柱模型 绩效棱柱模型 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 高校财务管理 高校财务管理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林亚男 , 梁红艳 . 基于绩效棱柱模型的高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J].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 , 32 (2) : 35-42 .
MLA 林亚男 等. "基于绩效棱柱模型的高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2 . 2 (2018) : 35-42 .
APA 林亚男 , 梁红艳 . 基于绩效棱柱模型的高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 , 32 (2) , 35-42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Version :

10| 20| 50 per page
< Page ,Total 2 >

Export

Results:

Selected

to

Format:
Online/Total:543/10390732
Address:FZU Library(No.2 Xuyuan Road, Fuzhou, Fujian, PRC Post Code:350116) Contact Us:0591-22865326
Copyright:FZU Library Technical Support:Beijing Aegean Software Co., Ltd. 闽ICP备0500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