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plex
  • Title
  • Keyword
  • Abstract
  • Scholars
  • Journal
  • ISSN
  • Conference
成果搜索

author:

张森琦 (张森琦.) [1] | 李旭峰 (李旭峰.) [2] | 宋健 (宋健.) [3] | 文冬光 (文冬光.) [4] | 李志伟 (李志伟.) [5] | 黎敦朋 (黎敦朋.) [6] | 程正璞 (程正璞.) [7] | 付雷 (付雷.) [8] | 张林友 (张林友.) [9] | 冯庆达 (冯庆达.) [10] | 杨涛 (杨涛.) [11] | 牛兆轩 (牛兆轩.) [12]

Indexed by:

PKU CSCD

Abstract:

新生代以来,共和盆地及其周缘造山带无火山、岩浆活动,印支期隐伏花岗岩体岩浆余热与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等难以构成共和盆地干热岩资源的主要热源,而共和盆地又为一高温地热异常盆地.目前已基本探明了共和县恰卜恰与贵德县热水泉干热岩体2处,圈定出干热岩勘查目标靶区16处.区域重力和区域航磁调查、区域天然地震成像、盆地尺度天然地震背景噪声层析成像勘查,以及超高分辨率重力异常、电阻率与Rayleigh波群相速度线性反演结果均表明共和盆地下伏发育有壳内部分熔融层,进而构成地处板内环境、高热流区共和盆地干热岩资源的区域性热源.盆地尺度MT勘查结果表明,共和盆地西盆地壳内部分熔融层埋深15~35 km,东西向长约41 km,南北向宽约34 km,厚度2~12 km.综合分析认为,该部分熔融层熔融程度最高可达4%~7%,15 km深处温度约为574℃,主体位于贵南南山推覆体系与共和准推覆体系深部主拆离滑脱推覆界面之下,兴海大型复合推覆体系主拆离滑脱推覆界面之上.挽近地质时期深构相、多层次、近水平展布的韧性拆离滑脱推覆构造界面的连续动态剪切摩擦生热,可能是部分熔融层形成的主要因素.

Keyword:

低速高导层 共和盆地 干热岩 构造 热源 部分熔融层

Community:

  • [ 1 ] [张森琦]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 [ 2 ] [李旭峰]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 [ 3 ] [宋健]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 [ 4 ] [文冬光]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 [ 5 ] [李志伟]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 [ 6 ] [黎敦朋]福州大学
  • [ 7 ] [程正璞]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 [ 8 ] [付雷]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 [ 9 ] [张林友]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 [ 10 ] [冯庆达]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 [ 11 ] [杨涛]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 [ 12 ] [牛兆轩]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Reprint 's Address:

Email:

Show more details

Related Keywords:

Source :

地球科学

ISSN: 1000-2383

Year: 2021

Issue: 4

Volume: 46

Page: 1416-1436

Cited Count:

WoS CC Cited Count:

SCOPUS Cited Count:

ESI Highly Cited Papers on the List: 0 Unfold All

WanFang Cited Count: -1

Chinese Cited Count:

30 Days PV: 9

Affiliated Colleges:

Online/Total:218/10463714
Address:FZU Library(No.2 Xuyuan Road, Fuzhou, Fujian, PRC Post Code:350116) Contact Us:0591-22865326
Copyright:FZU Library Technical Support:Beijing Aegean Software Co., Ltd. 闽ICP备05005463号-1